首页 > 图书中心 > 学术著作 > 学术 > 人文社科

中国传统知论的现代审视-刘静芳

中国传统知论的现代审视

丛书名:上财文库
著(译)者:刘静芳
资源下载:
责任编辑:吴晓群
字       数:276千字
开       本:16 开
印       张:15
出版版次:1
出版年份:2025-01-20
书       号:978-7-5642-4575-7/F.4575
纸书定价:84.00元   教师会员可用500积分申请样书

本书的主题是“中国传统知论的现代审视”,这是一项以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为反思对象的研究。为避免源自西方的“认识论”“知识论”之类的概念对传统哲学认识论特点及影响的遮蔽,作者采用了张岱年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使用的“知论”概念,用“中国传统知论”来指称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本书基于“确定性寻求”这一新视角,重新考察了中国传统知论的特点及其现代影响。本书的主旨是立足现代,反思中国传统知论相较于西方认识论,尤其是西方近现代以来的认识论的特点。

  • 本书的主题是“中国传统知论的现代审视”,这是一项以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为反思对象的研究。

    为避免源自西方的“认识论”“知识论”之类的概念对传统哲学认识论特点及影响的遮蔽,作者采用了张岱年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使用的“知论”概念,用“中国传统知论”来指称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

    本书基于“确定性寻求”这一新视角,重新考察了中国传统知论的特点及其现代影响。

    本书的主旨是立足现代,反思中国传统知论相较于西方认识论,尤其是西方近现代以来的认识论的特点。









  • 目录。
    导论 /001 。
    第一章 中国传统知论研究的反思 /007 。
    第一节 反思中国传统知论的三条进路 /008 。
    第二节 确定性追求视域中的“认识论”———反思中国传统知论的新视角 /020 。
    第二章 知“道”———中国传统知论的求知目标 /031 。
    第一节 《周易》的确定性追求 /031 。
    第二节 先秦哲学确定性追求的立足点 /042 。
    第三节 中国传统知论的目标指向———求知“道” /081 。
    第三章 中国传统知论求知之“道” /099 。
    第一节 本然之道:有限可能性之间的路径或枢纽 /099 。
    第二节 应然之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中庸之道 /123 。
    第四章 中国传统知论的特点 /138 。
    第一节 知“道”路径的多方探索 /138 。
    第二节 认识主体知“道”能力的扩展 /151 。
    第三节 “广一贯”确证原则的确立 /161 。
    第五章 中国近现代认识论对传统知论的推进 /171 。
    第一节 知“道”路径的现代探索 /172 。
    第二节 知“道”能力的现代扩展 /186 。
    第三节 确证问题的现代开拓 /195 。
    附录: 解决狭义认识论问题的别样方案 /206 。
    参考文献 /219

版权所有(C)2023 天博网页版(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43664号-2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68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