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 学术著作 > 学术 > 经济学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严金强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丛书名:上财文库,新思想研究丛书
著(译)者:严金强
资源下载:
责任编辑:施春杰
字       数:212千字
开       本:16 开
印       张:11.5
出版版次:1
出版年份:2025-02-12
书       号:978-7-5642-4516-0/F.4516
纸书定价:78.00元   教师会员可用500积分申请样书

本书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实展现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理论与实践的多维视角。本书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共同富裕理论的深刻认识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为研究对象,在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本质内涵、基本特征和实现路径等方面的思想论断及战略举措的基础上,从理论、历史和实践维度进行深入系统地阐释。其中,前三章为理论阐释,主要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内容、理论基础以及当理解共同富裕需要把握的几对关系进行理论阐释;后三章为现实分析,主要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 本书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实展现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理论与实践的多维视角。

    本书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共同富裕理论的深刻认识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为研究对象,在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本质内涵、基本特征和实现路径等方面的思想论断及战略举措的基础上,从理论、历史和实践维度进行深入系统地阐释。

    其中,前三章为理论阐释,主要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内容、理论基础以及当理解共同富裕需要把握的几对关系进行理论阐释;后三章为现实分析,主要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现实基础和面临挑战等方面进行现实分析;最后三章为实践探索,主要围绕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对在新的历史阶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实现路径和具体举措等方面进行对策探索。








  • 第一章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论述 /001。
    第一节 共同富裕本质内涵的理论论述 /001。
    一、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 /001。
    二、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003。
    三、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 /004。
    四、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 /006。
    第二节 共同富裕基本特征的理论论述 /007。
    一、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 /007。
    二、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 /008。
    三、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 /009。
    四、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010。
    第三节 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的理论论述 /011。
    一、以脱贫攻坚为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012。
    二、以区域协调发展助力区域间共同富裕 /013。
    三、以乡村振兴战略助推城乡共同富裕 /015。
    四、以制度改革奠定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 /017。
    第二章 新时代推动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 /020。
    第一节 经典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 /020。
    一、共同富裕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021。
    二、生产力高度发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022。
    三、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 /024。
    第二节 毛泽东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 /026。
    一、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动力 /026。
    二、农民问题是实现共同富裕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028。
    三、共同富裕既反对平均主义又反对过分悬殊 /030。
    四、共同富裕具有内容的丰富性和实现的阶段性 /031。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 /032。
    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优越性体现 /033。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034。
    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首要前提 /036。
    四、“先富带后富”的共同富裕战略步骤理论 /037。
    第三章 理解共同富裕需要把握好的几个关系 /040。
    第一节 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问题 /040。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041。
    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与共同富裕的认识 /042。
    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新定位 /043。
    第二节 共同富裕对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的要求 /045。
    一、生产与分配的关系是认识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045。
    二、共同富裕是对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共同要求 /048。
    三、生产资料的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要求 /049。
    第三节 物质共同富裕与精神共同富裕的关系 /051。
    一、物质共同富裕是精神共同富裕的基础和前提 /051。
    二、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共同构成共同富裕的内容 /052。
    三、不能用精神共同富裕掩盖物质层面的贫富差距 /054。
    第四节 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性与过程性的关系 /055。
    一、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 /055。
    二、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057。
    三、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主动出击而不是原地等待 /058。
    第四章 新中国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历程 /061。
    第一节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共同富裕的实践 /061。
    一、社会主义改造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 /062。
    二、农业领域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 /063。
    三、工业领域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 /065。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共同富裕的实践 /066。
    一、改革开放初期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 /067。
    二、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时期推进共同富裕的探索 /069。
    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完善时期推进共同富裕的探索 /070。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践 /071。
    一、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 /072。
    二、在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 /073。
    三、在落实共享发展理念中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 /075。
    第五章 扎实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基础 /077。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政治基础 /077。
    一、党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做出科学谋划和系统部署 /078。
    二、坚持党的领导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079。
    三、党的领导能够有效防范化解共富路上的风险挑战 /080。
    第二节 基本经济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 /081。
    一、社会主义所有制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根本保障 /081。
    二、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促进经济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083。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社会财富创造活力 /084。
    第三节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086。
    一、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稳步提升 /086。
    二、协调发展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088。
    三、科技创新和经济驱动方式转变 /089。
    第四节 社会建设成就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基础 /091。
    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胜利 /091。
    二、社会建设制度和体系逐渐完善 /092。
    三、民生福祉得到全方位改善 /094。
    第六章 我国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现实挑战 /096。
    第一节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型任务艰巨 /096。
    一、发展方式的转向仍然没有完成 /097。
    二、经济结构的转变道路依然漫长 /098。
    三、新旧动能的转换处于关键时期 /099。
    第二节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严峻 /100。
    一、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 /101。
    二、收入分配差距和不平等问题仍然存在 /102。
    三、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严峻 /103。
    四、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仍然存在短板 /104。
    第三节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国际冲击 /106。
    一、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106。
    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增加 /107。
    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思潮暗流涌动 /108。
    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不平等问题加剧 /109。
    第七章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与原则 /111。
    第一节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11。
    一、在坚持完善社会主义所有制中推动共同富裕 /112。
    二、在坚持和完善基本收入分配制度中促进共同富裕 /113。
    三、在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促进共同富裕 /114。
    四、在加强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中促进共同富裕 /116。
    第二节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117。
    一、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富裕水平 /117。
    二、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119。
    三、坚持数字经济发展与规范并举 /120。
    四、统筹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21。
    第三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22。
    一、以共享发展推进全民共同富裕 /122。
    二、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全面共同富裕 /123。
    三、实现城乡和地区间的全方位共同富裕 /125。
    第四节 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共同富裕 /126。
    一、用整体性思维把握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127。
    二、用动态性思维把握长远与当前的关系 /128。
    三、用复杂性思维把握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129。
    第八章 完善分配制度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131。
    第一节 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131。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132。
    二、不断发展壮大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 /133。
    三、促进高质量就业提高劳动收入水平 /134。
    四、实现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136。
    第二节 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 /137。
    一、按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 /137。
    二、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 /139。
    三、多种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要素收入 /140。
    四、构建充分体现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 /142。
    第三节 构建三次分配协调配套制度体系 /143。
    一、实现公平和效率的有机统一 /143。
    二、发挥好初次分配的基础性作用 /144。
    三、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 /146。
    四、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 /147。
    第九章 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助力共同富裕 /149。
    第一节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149。
    一、深化改革推动实现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 /149。
    二、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152。
    三、构建和完善不同所有制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153。
    第二节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增强市场运行效率 /155。
    一、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155。
    二、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推动资源高效配置 /157。
    三、完善以产权制度为重点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159。
    第三节 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确保经济行稳致远 /160。
    一、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 /160。
    二、深化财政税收和金融等重点领域的体制改革 /162。
    三、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机制 /164。
    参考文献 /166。

版权所有(C)2023 天博网页版(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43664号-2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68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