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 学术著作 > 学术 > 经济学

中国省际毗邻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张学良

中国省际毗邻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丛书名:上财文库
著(译)者:张学良
资源下载:
责任编辑:李成军
字       数:304千字
开       本:16 开
印       张:16.5
出版版次:1
出版年份:2025-01-10
书       号:978-7-5642-4581-8/F.4581
纸书定价:92.00元   教师会员可用500积分申请样书

本书旨在融入“双循环”体系背景下研究中国省际毗邻区域经典案例与发展模式,梳理毗邻区域合作发展存在的问题,同时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方向和路径。首先,系统梳理省际毗邻区域的演进过程与发展阶段,全面识别中国省际毗邻区域发展的趋势特征;其次,选取国内八大典型省际毗邻区域从历史维度、国家要求、现实基础、未来路径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总结提炼出省际毗邻区域发展特征和发展模式的差异;最后,以兼顾质量与速度的“多彩”增长理论为支撑,归纳省际毗邻区域“坚守安全红色增长、深化传统橙色增长、引领创新金色增长、塑造生态绿色增长、

  • 本书旨在融入“双循环”体系背景下研究中国省际毗邻区域经典案例与发展模式,梳理毗邻区域合作发展存在的问题,同时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方向和路径。

    首先,系统梳理省际毗邻区域的演进过程与发展阶段,全面识别中国省际毗邻区域发展的趋势特征;其次,选取国内八大典型省际毗邻区域从历史维度、国家要求、现实基础、未来路径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总结提炼出省际毗邻区域发展特征和发展模式的差异;最后,以兼顾质量与速度的“多彩”增长理论为支撑,归纳省际毗邻区域“坚守安全红色增长、深化传统橙色增长、引领创新金色增长、塑造生态绿色增长、传承文化青色增长、深挖公共服务蓝色增长、共筑区域协同紫色增长”的多彩发展新路径与新举措。






  • 第一章 中国省际毗邻区域的典型特征 /001。
    第一节 省际毗邻区域发展的现实背景 /002。
    第二节 省际毗邻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003。
    第三节 省际毗邻区域发展的整体特点 /006。
    第四节 省际毗邻区域发展的历史演进 /009。
    第五节 三省毗邻区域发展的趋势特征 /013。
    第二章 中国省际毗邻区域的理论研究 /022。
    第一节 毗邻区域经济理论 /023。
    第二节 毗邻区域新发展理论 /027。
    第三章 东部地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 /039。
    第一节 沪苏浙毗邻区域基本情况概述 /040。
    第二节 沪苏浙毗邻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现实基础 /046。
    第三节 沪苏浙毗邻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联动效应分析 /050。
    第四节 沪苏浙毗邻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路径举措 /059。
    第四章 中部地区鄂湘赣毗邻区域战略支点作用凸显 /065。
    第一节 鄂湘赣毗邻区域的基本情况概述 /065。
    第二节 鄂湘赣毗邻区域发展的现实基础 /071。
    第三节 鄂湘赣毗邻区域发展的战略支撑 /083。
    第四节 鄂湘赣毗邻区域发展的未来路径 /086。
    第五章 西部地区陕甘宁革命老区发展呈现新风貌 /091。
    第一节 陕甘宁毗邻区域基本情况概述 /091。
    第二节 陕甘宁革命老区发展的基本情况 /095。
    第三节 陕甘宁毗邻区域发展的现状特征 /098。
    第四节 陕甘宁毗邻区域合作的路径举措 /113。
    第六章 东北地区蒙吉黑生态经济合作区初步建立 /117。
    第一节 蒙吉黑毗邻区域基本情况简介 /118。
    第二节 蒙吉黑毗邻区域合作发展的必要性 /125。
    第三节 蒙吉黑毗邻区域合作发展的边界效应分析 /130。
    第四节 蒙吉黑毗邻区域的“多彩”发展路径 /140。
    第七章 东中部地区浙皖闽赣毗邻区域合作迈出坚实步伐 /146。
    第一节 浙皖闽赣四省毗邻区域基本情况概述 /146。
    第二节 浙皖闽赣四省毗邻区域协同发展的历史沿革 /150。
    第三节 浙皖闽赣四省毗邻区域协同发展的现实基础 /154。
    第四节 浙皖闽赣四省毗邻区域协同发展的难点和挑战 /160。
    第五节 浙皖闽赣四省毗邻区域协同发展的未来路径 /168。
    第八章 中西部地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协作率先突破 /172。
    第一节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基本情况概述 /172。
    第二节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的历史沿革 /174。
    第三节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的现实基础 /179。
    第四节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的未来路径 /186。
    第九章 中西部地区鄂豫陕毗邻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 /191。
    第一节 鄂豫陕毗邻区域基本情况概述 /192。
    第二节 鄂豫陕毗邻区域协调发展的历史沿革 /193。
    第三节 鄂豫陕毗邻区域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格局 /198。
    第四节 鄂豫陕毗邻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路径 /209。
    第十章 东中西部地区蒙晋冀长城金三角合作区协同发展 /213。
    第一节 蒙晋冀毗邻区域基本情况概述 /213。
    第二节 蒙晋冀毗邻区域协同发展的历史沿革 /215。
    第三节 蒙晋冀毗邻区域协同发展的现实基础 /217。
    第四节 蒙晋冀毗邻区域协同发展的未来路径 /226。
    第十一章 省际毗邻区域发展的经验总结与探索 /233。
    第一节 省际毗邻区域发展的合作类型 /234。
    第二节 省际毗邻区域发展的合作模式 /236。
    第三节 省际毗邻区域发展的政策导向 /238。
    第四节 省际毗邻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路径 /240。
    第五节 省际毗邻区域跨越式发展的未来方向 /242。
    参考文献 /247

  •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潮流的不断推进, 城市和区域间的分工协作不 断呈现网络化的协同发展趋势。

    但由于我国行政体制的限制, 区域经济发展各项 规划、制度等的编制和实施大多局限在本行政范围内, 长此以往将会导致区域内中 心地区与边界地区的差距倍增, 由此可能引发行政经济体功能和结构失调, 进而阻 碍边界地区发展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并最终影响我国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区域协 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因地理区位的边缘性和行政区位的交叉性, 省际 毗邻区域在一段时间以来大多成为国家政策上的“盲点”、 经济上的“冷点”、 交通上 的“断点”。

    在此背景下, 如何有效推进省际毗邻区域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区 域协调发展研究的新命题, 也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热点和难点。

    伴随着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稳步实施, 小尺度、 跨区域、 相对精准的省际 毗邻区域合作正快速成长为跨省域经济合作的桥头堡和热点地区, 对于推动区域 协调发展、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近年来, 国家发布系列文件 积极探索省际毗邻区域合作发展路径, 力争推动省际毗邻区域的协同发展, 加速形 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作为跨省域一体化发展的“前沿地带”, 省际毗邻区域既是促进行政区与经济区协调的关键区域, 也是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的挑战性地带。

    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关注省际毗邻 区域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在此背景下, 本书瞄准中国省际毗邻区域协调发展问题, 基于理论与实践研究, 选取国内八大典型省际毗邻区域研究案例展开深入分析, 并 对省际毗邻区域发展的未来路径进行探讨, 力争为推动我国省际毗邻区域协调发 展研究的深化做出贡献。

    本书旨在研究中国省际毗邻区域经典案例与发展模式, 梳理毗邻区域合作发 展存在的问题, 同时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方向和路径。

    首先, 系统梳理省际毗邻区域 的演进过程与发展阶段, 全面识别中国省际毗邻区域发展的趋势特征; 其次, 在梳 理省际毗邻区域已有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以“四高”发展、 “多彩”增长、 “四化”协调 为基础的毗邻区域新发展理论, 以期推进省际毗邻区域研究的理论发展; 再次, 选 取国内八大典型省际毗邻区域, 从历史维度、国家要求、 现实基础、 未来路径等方面 进行全面系统梳理, 总结提炼出省际毗邻区域发展特征和发展模式的差异; 最后, 以兼顾质量与速度的“多彩”增长理论为支撑, 归纳省际毗邻区域“坚守安全红色增 长、深化传统橙色增长、 引领创新金色增长、 塑造生态绿色增长、 传承文化青色增 长、深挖公共服务蓝色增长、共筑区域协同紫色增长”的多彩发展新路径与新举措。

    本书整体框架如下: 第一部分为研究总论, 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 第一 章介绍了中国省际毗邻区域的典型特征, 第二章介绍了当前中国省际毗邻区域的 理论研究。

    第二部分为实践研究, 包括第三章到第十章的内容, 第三章分析了东部 地区沪苏浙毗邻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第四章介绍了中部地区鄂湘赣毗邻区域 战略支点作用凸显, 第五章介绍了西部地区陕甘宁革命老区发展的新风貌, 第六章 介绍了东北地区蒙吉黑生态经济合作区初步建立, 第七章介绍了东中部地区浙皖 闽赣毗邻区域合作迈出坚实的步伐, 第八章介绍了中西部地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 协作率先取得的突破, 第九章介绍了中西部地区鄂豫陕毗邻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 进, 第十章介绍了东中西部地区蒙晋冀长城金三角合作区协同发展。

    第三部分为 未来展望, 重点介绍省际毗邻区域发展的经验总结与探索。

    本书的主题设计、框架确定、观点整合、 团队组织由张学良、 韩慧敏负责。

    各章 撰写工作如下: 第一章, 张学良、 韩慧敏、 杨焕焕; 第二章, 张学良、 韩慧敏、 许基兰、 张麒; 第三章, 苏欣怡、 玄泽源; 第四章, 张麒; 第五章, 李晨; 第六章, 玄泽源; 第七 章, 易金彪; 第八章, 杨焕焕、易金彪; 第九章, 韩慧敏; 第十章, 刘雅琦; 第十一章, 张 学良、韩慧敏。

    最后由张学良统稿、定稿。

    需要说明的是, 本书引用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 虽已有标注和说 明, 但在主要参考文献中也许未能一一列出, 敬请谅解! 虽然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 力, 但书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 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张学良 2024 年8 月22 日

版权所有(C)2023 天博网页版(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43664号-2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68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