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 学术著作 > 学术 > 经济学

基于CSSA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研究-马艳

基于CSSA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研究

丛书名:无
著(译)者:马艳
资源下载:
责任编辑:刘光本
字       数:515千字
开       本:16 开
印       张:28.75
出版版次:1
出版年份:2025-01-16
书       号:978-7-5642-4428-6/F.4428
纸书定价:138.00元   教师会员可用500积分申请样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亟待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道路,为此必然要在继承和发展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大量合理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和研究成果。其中,资本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SSA)作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学派之一,便进入了中国学者的视阈之内,开启了SSA理论的中国化探索。部分中国学者开始思考,能否在借鉴SSA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中国化发展和创新,继而建立真正的中国经济学派。为此,自2013年开始便有中国学者提出并尝试构建中国积累的社会结构(CSSA)理论,尽管基本理论已初步形成,但是现有研究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亟待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道路,为此必然要在继承和发展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大量合理借鉴国外的先进理论和研究成果。

    其中,资本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SSA)作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学派之一,便进入了中国学者的视阈之内,开启了SSA理论的中国化探索。

    部分中国学者开始思考,能否在借鉴SSA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中国化发展和创新,继而建立真正的中国经济学派。

    为此,自2013年开始便有中国学者提出并尝试构建中国积累的社会结构(CSSA)理论,尽管基本理论已初步形成,但是现有研究远未系统化,相关探讨大多局限在基础层面,缺乏对于CSSA的理论内涵、动力系统、运行机制等更深层次问题的考察,亟待进一步深化探索和系统创新。

    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随之而来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要对中国经济改革实践进行系统化、学理化的梳理和提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继而为中国经济的未来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对于CSSA理论研究者而言,在进行CSSA理论创新的同时也肩负着更为重要的理论重任,即探索能否在CSSA理论研究过程中进一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做出贡献。

    基于这样的理论使命与现实背景,本研究以中国经济长期阶段性演变及其规律为核心对象,通过对国外马克思主义SSA学派进行充分的中国化发展,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理论创新与实证检验相统一、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结合等多元研究方法,对中国资本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CSSA)进行了系统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理论体系构建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概念范畴、核心理论以及政策建议。

    本研究在深化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中国资本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CSSA),并基于CSSA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同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政策支持,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的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第一章 引论 /001。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001。
    一、研究背景 /001。
    二、研究意义 /005。
    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 /007。
    一、关于CSSA理论体系与系统创新的研究 /007。
    二、关于CSSA动力系统与作用逻辑的研究 /010。
    三、关于CSSA理论的现实考察与实证分析 /012。
    四、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脉络的分析 /015。
    五、引入CSSA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创新 /017。
    六、基于CSSA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探索 /020。
    七、基于CSSA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想 /023。
    第二章 CSSA 理论溯源及其发展 /029。
    第一节 资本积累的社会结构。
    SSA。
    理论框架及其发展 /029。
    一、SSA的基本内涵 /030。
    二、SSA理论的发展脉络 /033。
    三、SSA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047。
    第二节 中国资本积累的社会结构。
    CSSA。
    理论的兴起与探索 /051。
    一、国外学者对SSA理论中国化的研究 /051。
    二、国内学者对SSA理论中国化的研究 /056。
    三、CSSA理论的提出及其探索 /060。
    第三节 理论评析 /065。
    一、SSA学派的理论贡献与发展空间 /066。
    二、CSSA学派的理论贡献与发展空间 /069。
    参考文献 /071。
    第三章 CSSA 理论体系与系统创新 /078。
    第一节 CSSA发展的理论基础与现实逻辑 /078。
    一、SSA与CSSA的理论同源性 /079。
    二、SSA中国化的现实契合性 /084。
    三、CSSA形成的中国特殊性 /089。
    第二节 CSSA的基本内涵与概念界定 /093。
    一、中国资本的一般属性与特殊属性 /093。
    二、中国资本积累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096。
    三、中国资本积累的社会结构的内涵与特征 /099。
    四、中国公有资本积累与非公有资本积累 /103。
    第三节 CSSA的主要关系与分析框架 /106。
    一、CSSA中的主要关系与地位 /106。
    二、CSSA六大主要关系的相互作用 /109。
    第四节 CSSA的历史分期与阶段划分 /112。
    一、CSSA的分期原则 /112。
    二、CSSA的阶段划分 /113。
    参考文献 /117。
    第四章 CSSA 的动力系统与作用逻辑 /119。
    第一节 CSSA的动力系统分析 /119。
    一、CSSA的原动力分析 /120。
    二、CSSA的核心动力分析 /120。
    三、CSSA的直接动力分析 /126。
    四、CSSA的总体运行系统 /127。
    第二节 CSSA的作用机理分析 /130。
    一、CSSA对社会资本预期积累的作用机理 /130。
    二、CSSA对社会资本实际积累的作用机理 /134。
    三、CSSA的现实作用路径 /136。
    第三节 CSSA的演化过程与特征 /142。
    一、计划CSSA的演化过程 /142。
    二、转型CSSA的演化过程 /147。
    三、新时代CSSA的演化过程 /153。
    四、CSSA的作用特征 /157。
    参考文献 /166。
    第五章 CSSA 的实证分析 /167。
    第一节 CSSA阶段特征的实证分析 /167。
    一、理论分析与基本假定 /167。
    二、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172。
    三、实证结果及解释 /173。
    第二节 六大核心制度与经济增长 /175。
    一、理论框架与基本假定 /175。
    二、模型构建 /179。
    三、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179。
    四、实证结果及解释 /182。
    五、进一步的分析 /185。
    第三节 CSSA制度稳定性与经济增长 /197。
    一、理论梳理与基本假定 /197。
    二、制度结构稳定性指标构建 /205。
    三、制度稳定性与经济增长 /206。
    四、进一步的分析 /207。
    参考文献 /210。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脉络 /213。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探索的纵向考察 /213。
    一、第一阶段:20世纪50—70年代 /213。
    二、第二阶段:20世纪80—90年代中期 /216。
    三、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21世纪初 /218。
    四、第四阶段:2000年初至今 /221。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探索的横向梳理 /224。
    一、政治经济学教材中社会主义部分的论述 /224。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专题研究的结构探讨 /229。
    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关键问题的探索 /232。
    第三节 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 /237。
    一、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早期思想 /238。
    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时代探索 /240。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内容 /244。
    第四节 理论突破 /250。
    一、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突破 /250。
    二、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突破 /253。
    三、对经济发展理论的突破 /255。
    四、对经济开放理论的突破 /258。
    参考文献 /262。
    第七章 基于CSSA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创新探索 /269。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未来发展: 体系创新 /269。
    一、重大理论争论关键指向:需要体系创新 /270。
    二、理论体系创新的核心问题:逻辑线索 /279。
    三、理论体系创新的基本问题:框架构建 /284。
    第二节 理论体系创新须依靠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289。
    一、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精髓 /289。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应为唯物史观 /292。
    三、方法论基础的一致性 /295。
    第三节 理论体系创新须遵循明晰的逻辑线索 /297。
    一、经典理论逻辑线索:资本主义特殊利益关系及其演变 /297。
    二、中国特色经济理论逻辑线索:中国特殊利益关系及其演变 /299。
    三、逻辑线索的契合性 /303。
    第四节 理论体系创新须构建核心的分析框架 /305。
    一、CSSA理论的核心分析框架及其科学性分析 /305。
    二、基于CSSA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分析框架 /308。
    参考文献 /311。
    第八章 基于CSSA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316。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资本利益关系理论 /316。
    一、资本利益关系的经典逻辑 /317。
    二、资本利益关系的理论内涵 /320。
    三、我国资本利益关系的演变特征及变化规律 /324。
    四、我国资本利益关系运动规律的现实考察 /326。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资利益关系理论 /331。
    一、劳资利益关系的经典界定与现代延伸 /33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资利益关系的重新界定 /335。
    三、我国劳资利益关系的演变动力与变化规律 /339。
    四、我国劳资利益关系运动规律的现实考察 /342。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府利益关系理论 /35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利益关系理论的思想进路 /35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利益关系的理论特质 /354。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利益关系的演变逻辑 /357。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利益关系演变的现实考察 /360。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利益关系理论 /362。
    一、意识形态利益关系的经典逻辑 /36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利益关系的理论界定 /366。
    三、我国意识形态利益关系的演变逻辑 /370。
    四、我国意识形态利益关系的现实考察 /376。
    第五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利益关系理论 /379。
    一、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理论 /379。
    二、生态利益关系的理论界定 /382。
    三、我国生态利益关系的变化机理 /383。
    四、我国生态利益关系的发展特征 /386。
    第六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利益关系的理论界定 /391。
    一、国际利益关系的主导理念 /392。
    二、国际利益关系的理论特征 /395。
    三、我国国际利益关系的演化逻辑 /396。
    四、中国国际利益关系发展的基本历程 /399。
    参考文献 /404。
    尾论 基于CSSA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想 /407。
    一、发展阶段的勾勒 /408。
    二、生产理论体系的构建 /414。
    三、交换理论体系的擘画 /417。
    四、分配理论体系的框架 /420。
    五、消费理论体系的探索 /423。
    六、生态理论体系的构想 /427。
    七、经济发展理论体系的设想 /432。
    八、经济宏观理论体系的架构 /435。
    九、经济开放理论体系的设计 /438。
    十、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演进 /441。
    后记 /447。

版权所有(C)2023 天博网页版(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43664号-2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68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